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

「返璞歸真」之重點摘要

(圖片來自苗栗縣立圖書館)

ISBN:957-9263-44-2

這本書不好找,因為連台灣圖書總館都沒有收藏。

如同作者一開始在序言所說的,本書只是一個記錄靈魂伴侶(我認為應該正名為「雙生火焰」)的故事,我並不推薦花時間看這本書。

伊莉莎白和畢卓羅同時接受布萊恩•魏斯的精神治療,但身為靈魂伴侶的二人,卻完全不相識,布萊恩•魏斯雖然遵守從業道德,沒有向二人說出他認為他們就是靈魂伴侶,只故意將二人的診療時間連接在前後,讓二人有機會照面,但他們卻沒有認出彼此。

直到診療結束的某一天,二人在機場因故搭上同一班飛機,才有機會搭上線,進而認出彼此,然後結婚。

第五章

越南佛教高僧及哲學家——釋南罕,曾經寫過有關如何品茗的訣竅:你必須在現在這個時刻完全清醒,才能真正享受茗茶的滋味。只有在對現在非常珍惜的情況下,你的手才能感覺茶杯傳來的那種令人心曠神怡的溫暖。只有在現在才能聞到茶的芳香,嘗到它那甜美的滋味,領略它美妙的所在。如果你還在緬懷過去或擔心未來,你就會完全失去享受這杯茶的機會。你對茶不屑一顧,茶也不翼而飛。

生命就像這樣。要是你不完全把握現在,瞻前顧後,而現在轉瞬間早已無影無蹤。你將無法體驗到生命的感受,意味、微妙與美好。“現在”仿佛飛快地離你遠去,讓你望塵莫及。

過去已成定局,從中記取教訓,就讓它過去;未來根本還沒到嘛,不須浪費時間為它擔心。擔心往往是杞人憂天或庸人自擾,完全無濟於事。當你不再為已經發生的事情反復沉思,不再為也許永遠不會發生的事情患得患失,那樣,你才會存於現在這個時刻。然後你才能開始領略人生的樂趣。

第六章

這種過程和我們看電影有點相似。現在這一世的心靈聚精會神非常機警,隨時在觀察、判斷。觀眾的心靈會將電影中的角色與劇情,拿來和自己這一生的各種際遇兩相比較。患者就好比是看電影的觀眾、影評人和電影中的主角一樣,同時扮演三個角色。患者能夠運用他這一世對歷史和地理的認識,來為重大事件的發生斷定年代,確定時間以及尋出正確位置。從頭到尾在整個看電影的這段時間裡,他仍然繼續維持在深沉的催眠狀態中。

第八章

我們的身體和我們的靈魂之間的關係,就像汽車和開車的人一樣。

永遠要記住:你是開車的人,不是汽車。別把自己當做交通工具!

近來大家都強調要延長生命的期限,想要長命百歲,這種想法相當荒謬。好比你那輛福特老爺車已經開了二十多萬英里,你還要繼續把它開到三十萬英里一樣。整個車身都已成了破銅爛鐵,傳動系統也重修了五遍以上,引擎上的零件也都七零八落,然而你仍不肯甘休。就在此時,在大街轉身處一部嶄新的“雪佛蘭(Corvette)車正在等你。你只需要輕輕地邁出那輛福特老爺車就可以順利地坐上那輛雪佛蘭。開車的人,靈魂,永遠存在。變換的只是汽車而已!

還有,順便提一下,我想就在路上等你去開的或許是一輛法拉利(Ferrari)呢!

第九章

“一切都是愛……一切都是愛。有了愛才能產生諒解,有了諒解才有耐心,那麼時光也就停頓。那時,現在就是一切。”

一刹那間,我領悟到了這些思想的真諦。真實就是現在,現在就是真實。緬懷過去或擔心將來只會帶來痛苦和疾病,耐心可以使時光停頓,上帝(佛陀)的愛就是一切。

我也立刻就瞭解這些思想能使傷痛痊癒的能力,我開始逐漸豁然開朗。

“愛是終極的答案。愛不是一種抽象概念,而是一種真實的能量,或是許多有相互關係的能源集合在一起的光譜,你可以自己‘創造’它,永存於心。只要去愛就行了。你就會開始在自己內心裡接觸到上帝(佛陀)。去感受愛的滋味,表達你的愛心。”

“愛可以消除恐懼。當你在感受愛的滋味時,你不可能會害怕。既然每一件事物都是能源,而愛又涵蓋了所有的能源,因此一切都是愛。這是一條強而有力可以找到上帝(佛陀)的本性的線索。”

“當你正付出愛心而又不感到害怕的時候,你就能寬恕。你能原諒別人,也能原諒自己。你會開始用正確的眼光來看待一切事物。內疚與憤怒是同一恐懼的反射。內疚或罪惡感是內心所產生的一種微妙難以覺察的憤怒。寬恕將內疚與憤怒一掃而空。他們是毫無必要,有害身心的情緒。而寬恕,它是一種愛的行動。”

“驕傲會阻礙寬恕的實行。驕傲是一種自我(包括自大、自私、自尊心等在內)的顯示。自我猶如過客是短暫的,並非你真正的自己。你並不是你的身體。你也不是你的頭腦。你也不是你的自我。你比它們都更大得多。在這三度空間的世界裡,你需要你的自我來生存,但在為人處世的時候,你只需要部分的自我而已。其餘的部分——驕傲、自負、防衛、恐懼、——對你有損無益。這些其餘的自我使你遠離智慧、喜悅和上帝(佛陀)。你必須超越自我找到你所能接受的自己。這種真正的自已(本性/神性/佛性)是你永恆不變,最深沉的部分。它是有智慧的,有愛心的,安全的和充滿喜悅的。”

“在這三度空間的世界上,知識固然重要,但是直觀真理更重要。”

“你已經將真實與虛幻倒置。所謂的真實是要對你的不朽性、神性及永久性有所認知。而你所居住的三度空間世界才是虛幻。這種真幻倒置正在對你造成傷害。你渴望確保安全的幻象,而非智慧與愛所帶來的平安。當在真實的時候,你會企盼被領受,你永遠不會遭到拒絕。自我造成幻象因而蒙蔽真理。必須排除自我,然後才能看到真理。”

“有了愛心與瞭解才會產生極有耐心的看法。你匆匆忙忙慌慌張張的道理何在?無論如何,你都認為時間不夠;這是你唯一的感覺。當你並非正在體驗現在,你在專心思考過去或杞人憂天地擔心未來,都會對你自己造成極大的感傷與悲痛。時間也是一種幻象。即使在這個三度空間的世界上,未來也只不過是一種機率的程式而已!何必這麼操心?”

“你自己本身也能治療自己。瞭解就是治療。愛就是最終的治療。治療師、導師和宗教師們都能幫忙治療,但能幫得上忙的時間極為有限。指引的方向來自內心,這條心路歷程遲早都得千里獨行。雖然在真實裡你永不孤獨。”

“如果你一定要計算時間的話,計算你所學到的課業有多少,而不是已經花了幾分鐘、幾小時或多少年。如果你到了完全瞭解的地步,也許你在五分鐘之內就可治癒自己。或是要花五十年。其實都是一樣的。”

“過去必須追憶然後將遺忘。過去就讓它過去。這對治療童年或前世心靈上的創傷非常有效。但是它對糾正你以往傳統的思想裡的一些態度、錯誤的觀念和信仰制度等也極為有用。實際上,對所有的思想都有極大的幫助。如果你滿腦子都是那些陳腐的思想,你哪有可能以一種清新明確的心態來觀看事物?萬一你需要學習某些新的事物時,到時候你怎麼辦?難道你會有推陳出新的看法嗎?”

“那些思想造成隔離歧異的幻象。自我使這種虛幻根深蒂固,這種虛幻造成恐懼、焦慮和極大的悲痛。恐懼、焦慮和悲痛輪番而上,必然產生憤怒和暴力。當這些雜亂無章的情緒盤踞人們的心頭時,這個世界上哪會和平?只有快刀斬亂麻。回到問題根源之所在。當你再次回到你的思想,那些老舊的思想,別去想它;取而代之的應該是,運用你直觀的智慧再度去體驗愛,沉思冥想。你就會看到原來萬物息息相關,共存共榮。你就會看到和諧,而非差異。看到你真正的自己(明心見性、開悟)。看到了上帝(佛陀、佛性)。”

“冥想與圖式擬想(Visualization)會幫忙你,使你不再思前想後患得患失,使你開始向前回溯,創痛自會痊癒。你會開始運用你從未用過的心靈,你會領悟,你會豁然貫通,你會耳聰目明增添智慧,世間方能太平。”

“你與你自己以及別人都有親戚關係。你在好幾世裡,好幾個肉身裡都曾活過。所以問問你現在的自己,為什麼你還是那麼心慌意亂?為什麼你不能心安理得地放手一搏?難道你擔心聲名受損,還是在意別人的觀感而舉棋不定?這些恐懼都是由於童年或更早之前受到制約因而產生的。”

“問一問你自己底下這些問題:‘那又有什麼損失?最糟頂多會怎麼樣?以目前的方式一成不變地度完餘生,自己將會心甘情願嗎?可能會面臨死亡的經驗?這麼做真有那麼危險嗎?’”

“在你的成長過程中,不要害怕會引起別人的憤怒。憤怒只是他們沒有安全感的顯示。一時害怕別人的憤怒將會阻礙你自己的成長。憤怒如果不能形成那麼多的憂傷的話,那它本身只是愚蠢。因此,應該以愛與寬恕來消除你自己的憤怒。”

“別讓沮喪和憂慮妨礙你的成長。沮喪是一種失敗的觀念,趕緊將它忘掉,別把它當做一回事。調整你的焦距,重新改變你的價值判斷。記住哪些是不能視為理所當然的事。並改變你對這些事物的看法,記住哪些事是重要的,哪些比較不重要。別再坐井觀天,墨守成規。記住要有信心,要抱有希望。”

“將焦慮化為烏有。它使人無所適從。焦慮是你自己隱隱約約一直記得喪失愛情,或自尊心受損,或失去耐心與平靜的表現。記住,你永不孤單。”

“永遠不要失去勇氣,以致不改放手一搏。你是不朽的。你永遠不會受到傷害。”

有時,這種訊息跟心理治療仿佛較無關連,好像來自一個年紀更大,更愛教誨的來源,風格也大不相同。有如他在講課,我在聽寫一樣。

“業報(Karma,亦可譯為因果報應或因緣)的類型有非常多種,有許多孽債必須償還。個人的業報(Indivdual Karma)其本質僅限於私人的義務、人情債或契約範圍之內,與他人無關。除此之外,還有集團業報(Group Karma),由團體所共同造成的孽債。集團又可分為好幾種:宗教、種族、國家等等。在一個更寬廣的層面,又有人間的業報(Planetary Karma,亦可譯為俗世的或行星的業報)它到時候將會影響整個世界的命運與結局。集團業報乃是個人孽債逐漸累積,積少成多因而形成的,但是它的後果最後還是會加諸到集團,或國家或整個行星之上。這種集團業報的運作,決定了整個集團或國家的未來。不過,集團業報也會報應到輪回轉世的個人身上,包括在這個集團或在這個國家之內的個人,或是同時發生互有關連,但並不在這集團或國家之內的個人,或是在一個更為後來的關鍵時刻……”

“行為舉止若是循‘道’而行,沿著通往上帝(佛性)之‘路’而行,就成了正道。其他的途徑最後都是絕路或是空幻,沿著那些途徑的行為舉止,就不能得道。正道能提升個人的靈性及重返人間。行為舉止如果心懷公正、慈悲、關愛、智慧或是我們所稱的神性靈性或佛性、本性的當然都是正道。正道的成果,即修成正果是最理想的目標。其他途徑所得到的果都是短暫的,虛幻的,錯誤的。那些成果使我們陷入困境或危機重重,同時也自欺欺人,它們不是我們真正渴望的目標,修成正果包含我們一切的目標與願望,我們一切的需要與祈求。”

“名望就是一個例子。一心一意以追求名望當做最終目標的,可能一時之間會聲名大噪。但這種名望將如曇花一現稍縱即逝,總沒辦法稱心如意。不過,要是某個人不求名,而名自來,這種名望得自正道,得自修‘道’,它才能流芳千古。不過,對得道之人來說,其實早已無關緊要了。兩者差別在於一種是為了私欲,為了追求個人的名望,而另一種是不渴望,不尋找得到的,那種名望只是修成正道的副產品而已。前者是虛幻的,是短暫的。後者才是真實的,是永恆的。前者造成業障必須還債,後者則不必。”

中國的老子在其《道德經》裡說過:“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是以聖人執一以為天下牧。不自視故章,不自見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這就是在說不追求個人名利順道而行,反而可以獲得名利,但對聖人而言,這些名利他們並不在乎。所以不以自生而生。

有時這種訊息簡單明瞭,一閃而過。

“目標不是獲勝,而真相大白。”

“上帝會寬恕世人,不過,你還得受到人們的寬恕……你也必須寬恕他們。寬恕同樣也是你的責任。你必須寬恕別人和受到別人的寬恕。心理分析無法治癒這種傷害,除了瞭解以外,你還得繼續努力,要努力改變,使這個世界更進步。改善人際關係,寬恕別人以及接受他們的寬恕。最重要的是在追求美德的時候,一定要主動積極,身體力行,口惠而實不至是不夠的。只是理智上的瞭解而不加以運用、補救是不夠的。表達你的愛就對了!”

第二十一章

我們不可能經常和我們所最牽腸掛肚的靈魂伴侶結為夫婦。我們的靈魂伴侶可能不止一個,因為靈魂家族結伴而來,我們可能會選到一個比較沒那麼水乳交融、難分難舍的伴侶和他結婚,他有某些極不尋常的事情要教給我們或向我們學習,使我們的靈魂更為完美。當我們找到靈魂伴侶的時候可能為時已晚,彼此雙方都已成家立業。或是跟我們最有關連的靈魂伴侶可能是我們的父母、子女或是兄弟姊妹等。或是與我們關連最深的靈魂他並沒有投胎轉世,他在另外一邊像個守護天使般的注視著我們。

有時我們的靈魂已有意願認為時機成熟,他或她會發現我們之間的愛意或化學作用,那種猶如曾共同相處過好幾個世代極其親密微妙的關連。但是他也有可能對我們產生毒害,那就關係到靈魂成長的問題。

如果某一個靈魂比起另外一個靈魂沒那麼進化較為無知,類似暴力、貪婪、妒忌、怨恨與恐懼等特徵就會介入彼此之間。這種趨勢對較進化的靈魂來說就是毒害,即使它是來自靈魂伴侶。通常救助的幻想會與“我可以改變他,可以幫助她成長”的想法同時出現。不過要是他不允許人家幫忙,或是在她的自由意志下她選擇不願學習、不願成長,那麼這段關係也就註定破裂。也許在另外一個來世,等到他在那個時候已經覺醒,彼此還有可能重續前緣,遲來的覺醒確實也曾發生過。

不過有些靈魂伴侶當他們投胎轉世之後,他們並不打算結婚,他們安排彼此相遇,住在一起等到他們認為課業已經完成了,然後再作更進一步的打算。他們對這整個一生的行程表的學習計畫書與一般人不一樣,他們並不希望,或覺得有必要在這一世裡一輩子待在一起。這並不是一種悲劇,只是一種學習而已。我們有永恆的生命可以常相廝守,不過,我們有時候也需要分別學習不同的課業。

一個靈魂伴侶若時機已經成熟了,但他卻沒覺醒,那麼他也就成為一個悲劇角色,可能會給我們的身心帶來極大的痛苦。沒有覺醒是指他或她沒有看清自己的生命,不知道生存具有多種層次的意義;沒有覺醒也是指對靈魂一無所知,我們的心靈每天耳濡目染往往阻礙了這種覺醒。

我們經常可以聽到許多心靈上的藉口:我還太年輕;我需要更多的歷練;我還不準備定下來;你是屬於一種不同的宗教、種族、區域、社會地位、知識水準、文化背景等等。這些都是藉口,因為靈魂並不具有這些屬性。

人們可以認出這種神秘的心靈活動(Chemistry),也都具有這種心靈上的吸引力,至於這種神秘的心靈活動的根源究竟為何,則無從得知。將這種情愛、這種靈魂認識(Soul Recognition)和吸引力,認為是可以輕易地又在別人的身上發現是一種謬見。這種靈魂伴侶被你碰到的機會一輩子頂多只是一、二次,不可能每天無巧不成書地被你碰上。上天的恩典將會賜給一顆善心,一個可愛的靈魂。

完全不必擔心和靈魂伴侶重逢這件事情。這種重逢命運自有安排,到時候一定會發生。等到雙方見面之後,往後要怎麼發展就全由這對伴侶兩個人的自由意志來主宰一切。要不要採取任何抉擇,完全靠個人的自由意志或選擇來決定。還沒覺醒的人會根據自己的心靈裡一切的恐懼和偏見毀滅抉擇,令人惋惜的是,結局往往心灰意冷悔不當初。越為覺醒的伴侶,越有可能根據愛情來做決定,當伴侶雙方都完全清醒的時刻,喜出望外的境界就來到了眼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