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6日 星期日

台積電2015第一季法說會重點摘要

  • 10nm的產品認證仍然維持在2015年Q4。已有10個客戶與台積電在10nm合作。2016年Q1將進行10nm試產,2017年會對營收有貢獻。
  • 7nm的研發在2014年初就已經開始了,7nm的設備將使用大部份的10nm設備。2017年年初將會做risk production。
  • 10nm就先在部份光罩採用EUV技術進行曝光。
  • 台積電28nm的巿佔率約在70%。
  • InFO的ramp up仍舊在2016 Q2,而且會在2016 Q4貢獻超過100 million US$,龍潭廠的其中一條生產線已經幾乎要完成了,目前正在做工程實驗。
  • 雖然16nm FinFET的die size比競爭者大,但是台積電在第二代FinFET transistor的speed上,改善非常多,所以16nm FinFET的speed比競爭者快10%。
  • 20nm+16nm的毛利率會在2017達到公司的平均毛利率。
  • 中國大陸的新廠投資仍在評估階段。
  • 2015年資本支出,由原估115億到120億美元調降為105億到110億美元之間,而調整的原因有2大因素,主要是良率提升,使得投資成本降低,另一個就客戶的需求從20nm轉進16nm,而20nm與16nm的製程的設備有95%重疊性。
  • InFO的毛利率與台積電其他backend製程的毛利率相當。
  • 台積電不會有8nm。

2015年4月4日 星期六

身體平衡,就有好情緒之重點摘要

(圖片來自博客來)


身體平衡,就有好情緒!走出折磨人的情緒問題,根治反反覆覆的生理疾病,最徹底的身心健康方案
ISBN:9789866006388

第一章 身心分離是現代人疾病纏身的主因
1.身和心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2.身心互相影響的關鍵在下視丘
讓心理影響生理的HPA軸線
反饋機制讓生理影響心理
生理和心理分享同一個體內生態
3.心理和身體都是重回健康的指標
情緒和感覺是保護我們健康的衛兵
4.身心主導行為創造命運

第二章 調整生理環境,打造身心平衡的基礎
1.身心健康的基礎在生理
2.血糖震盪神經系統就地震
血糖穩定大腦能量供給才穩定
血糖不平衡破壞腺體
酸度太高的血液會傷害神經
血糖不平衡維生素就流失
該怎麼做
3.營養不均衡是神經組織的殺手
蛋白質不足神經傳導素和酵素就會不足
缺乏油脂神經組織一定缺原料
該怎麼做
4.水分不足神經系統運作就失靈
人體電流傳導靠的是充足的水分
缺水大腦神經無法排毒
水是神經傳導素活動的媒介
該怎麼做
5.加工食品是神經系統的毒藥
食品添加物多是神經毒素
加工變質的食物會破壞神經
該怎麼做?
6.消化不順大腦就跟著當機
胃酸不足也可能引起心理疾病
腸道失衡與感官扭曲息息相關
該怎麼做
7.食物過敏神經就也跟著瘋狂過敏
食物過敏的四個階段
該怎麼做
8.重金屬是神經的不定時炸彈
飲食不均衡也會在體內累積重金屬
補牙、疫苗都可能讓重金屬累積體內
該怎麼做
9.藥物是神經症狀的掩埋場
心理藥物會影響神經傳導素正常運作
身體藥物常造成營養元素流失
該怎麼做
10.跟著太陽走神經就能確保健康
不曬太陽失眠憂鬱一起來
太陽製造的維生素D對人體才有用
該怎麼做

第三章 心理排毒,從接受情緒開始
1.情緒是保護自己的工具

  • 心理的毒排解,靠的就是嘴這個重要器官。如果我們能有效表達與溝通情緒,心理的毒就能順利排出。再加上辛勤管理自己與他人的行為,我們便能確保心理的毒累積頻率愈來愈小。
2.肯定感覺和情緒是疾病扭轉的開始
 情緒不必管理只需接受
 美好和痛苦的情緒都各有任務
 壓抑情緒生活會失去平衡
 該怎麼做
  • 情緒溝通模式分為以下四種:A.被動式 B.被動攻擊式 C.攻擊式 D.肯定式。
  • 選擇逃跑的人,多使用被動式溝通模式,這種溝通模式最大的特徵就是「我不告訴你」,也就是為了逃避,選擇不溝通。使用這種溝通模式最大的問題就是,如果你不表達情緒,別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說錯了什麼,是怎麼冒犯你的,哪裏越界了?人會有情緒,就是因為心理界限被侵犯,如果我們不指認並溝通情緒,那麼這個界限對他人來說,便永遠都是隱形的。
  • 選擇逃避情緒的人,還可能採取另一種溝通模式,那就是被動攻擊式,這類溝通模式最大的特徵就是「我不告訴你,我做給你看。」有情緒不敢面對、不想指認,但是情緒還是在,依舊想表達,但卻說不出口,因此可能就以行動來表達情緒,像摔東西、摔門、擺臭臉等,也有時,我們不告訴當事人,卻想發洩情緒,因此就去告訴別人,去告狀讓別人懲罰當事人。這類溝通模式跟被動式的問題一樣,情緒表達得不清不楚,人家見你擇臭臉、摔東西,知道你可能生氣,卻不知道你為什麼生氣,這個時候,如果有第三者被拖進來,情況只會變得更複雜,但界限卻不會變得更清楚。
  • 也有些人承受壓力時,並不想逃跑,他們只想留下來搏鬥,這樣的人多半採取攻擊式溝通模式。這類溝通模式最大的特徵就是,所有的情緒都以生氣表達,說出來的話盡是「你、你、你」。在溝通過程中,把別人做的事、想的事都指責了、講遍了,卻依舊沒有指認自己的情緒和自己的需求。……這類的溝通模式是「對人不對事」我們不討論人做的事,我們說你就是這種人。
  • 但也有一種人,當界限被侵犯時,並不想逃避,也知道搏鬥無益,他們決定採取教育而非教訓的方式去溝通,這種方式就是所謂的肯定式溝通模式,這類溝通模式最大的特徵就是情緒的指認很精準,傷心是傷心、失望是失望、難過是難過,說出來的話並不是「你、你、你」的指責,而是「我、我、我」的界限表達。他們能把自己的情緒指認清楚,再把自己的需求描述明白。我們可以說,這類溝通模式是「對事不對人」,我們把人和他做的事分開,他們不覺自己就是這種人,所以有動力改變行為。
3.積極管理行為情緒才能得到療癒
 挖掘情緒記憶從源頭讓行為不一樣
 破解自己的行為掌握自己的命運
 破解他人的行為讓生活向混亂說再見
  • 在生活中讓人最苦惱的事之一,除了搞不清楚為什麼自己會做某些事之外,就屬弄不懂為什麼別人會做某些事了。我們想知道他人為什麼做這些事,通常是因為他們所做的事已經影響到我們的生活。我們常常花很多時間在猜他們到底在想什麼,因為我們覺得,只要自己知道他們在想什麼,就能知道他們為什麼這麼做,其實猜人家在想什麼是件很累也很無效的事,因為人心裏想什麼只有他自己知道,我們是永遠猜不著的。
  • 不過,就因為行為是跟著懲罰和獎勵走的,所以想知道人為什麼做某些事,我們應該要關注的是他們的行為,而不是他們的想法。因為行為是外顯能夠觀察分析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得出來他人不斷重複的行為是受到了那些獎勵,而他人不斷挑避的行為又是受到了那些懲罰。因此,破解並管理他人的行為其實無需讀心術,也不需要有心理訓練,想要管理他人行為,只要認真觀察他人在行為後得到的是獎勵或懲罰就一定能成功。
  • 我在門診時,最常聽到大家抱怨自己己溝通過的行為,他人卻依舊不改變,他們常跟我說:「講了有什麼用?」「講了也是白講。」其實,當你苦口婆心地溝通過了,可是他人卻無動於衷,依舊我行我素的最大原因,是因為話是不值錢的,只有行為才是金(talk is cheap, behavior is gold)。要記得行為是跟著獎勵和懲罰在走的,行為並不是跟著「話」走的。所以獎勵和懲罰就是管理行為的準則,而這些管理準則,必須要由行為去完成,只用講的是不管用的。
 該怎麼做
  • 我們都說人要「創造」命運,因此,命運是「實做」出來的,它不是「想」出來或「說」出來的。這就是為什麼,如果我們接納和肯定自己的感覺和情緒後,如果沒有行動上的改變,口說不做一切都是空談。
  • 例如,小美知道她不快樂、很憂鬱、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卻不做行為上的改變,因此小美永遠都只能不快樂、憂鬱,做自己不喜坎的工作。這是跟自己相處時出現的狀況。當我們在跟他人相處時,也會有一樣的情形。在我們已經清楚地溝通自己的情緒與需求後,如果沒有行為跟進示範什麼是你要的、什麼是你不要的,那他人的行為也只會原地踏步,不可能有所改變。我們也就只能永遠抱愳他人都不願為自己改變。沒有好習慣辛勤管理自己與他人行為的人,就像斷帶的錄音機一樣,不停抱怨同一件事情而不自知。所以,想創造命運,就一定要學會管理自己與他人的行為。
    1. 管理自己的行為:我認為改變自己的行為,是改變生命的捷徑,人都必須先改變自己,才可能改變自己的世界。所以管理自己的行為,就是改變生命一股最強大的動力。我們的行為,都是遵循著行為的兩條規則在運行,所以當我們想改變自己的行為時,檢視的就是目標行為(target behavior)原本受到是懲罰還是獎勵。目標行為也就是我們想要改變的行為。我們必須了解,這些懲罰和獎勵是如何主導過去的行為?如果未來的行為想要有所改變,要如何建立新的情緒記憶?所以管理自己的行為只有二個步驟:A.找出目標行為過去的獎勵和懲罰。B.為新的行為建立新的情緒記憶。
    2. 管理他人的行為:人家怎麼對待你,是你懲罰和獎勵出來的。所以那些因為學會管理他人行為,需讓生命大轉向的人總是會說,「管理他人的行為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做錯了不忘懲罰,做對了不忘獎勵。」所以管理他人行為的步驟就是:A.當他人不再侵犯你,離開你的界限時,不忘大大地獎勵他們的行為。B.當他人再次侵犯你的界限時,不忘懲罰他們的行為。
  • 當我們搞不清楚界限,錯把他人界限當成我們自己的界限時,別人的想法只要跟我們不一樣,就會讓我們有情緒。
  • 比如,孩子對彈琴沒興趣,父母感到很生氣或極度失望。又比如,你愛吃辣但是別人不愛吃辣,你卻不斷想說服別人辣有多好吃。所以他人界限內的事其實跟我們不想干,他人的喜好、興趣、決定,甚至情緒都不是我們的,可是,我們卻常對它們有意見,這就是搞不清楚自己界限和他人界限在哪裏的結果。
  • 有的時候,他人搞不清楚界限,把我們的界限當他們自己的使用,是我們長久以來的行為所教出來的。所以,如果你發現自己會為別人界限裏的事而出現情緒,就要審視和釐清自己的界限和他人的界限。而如果你發現他人會為你界限內的事而出現情緒,你就要即時教育他們,你的界限在哪裏。
  • 由以上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得出來,一個好的行為管理者有以下幾個特點:
    1. 不只注意別人做錯的事,他們還特別注意別人做對的事。
    2. 獎勵和懲罰行為時都很精準。
    3. 獎勵和懲罰行為都很即時。
    4. 獎勵和懲罰行為都很一致。
    5. 懂得對人來說什麼是共通的獎勵和懲罰。
    6. 尊重他人的界限,也同時尊重自己的界限。
    7. 一次只管理一個行為。
  • 有好習慣不猜人家心理在想什麼,而只看別人在做什麼,我們就很容易判斷他人是如何對侍我們的。由於行為管理的目的,本就是為了要讓自己和那些在乎我們的人,做情緒上更深的連結,所以觀察行為時很容易就知道他人到底在不在乎我們的感受。如此一來,我們會很清楚哪些關係值得保留,而哪些關係最好終結,以確保自己的身心健康。
4.運用自由意志生命可以不一樣
  • 其實不只弗蘭克博士的眼睛閉起來能見到藍天白雲,我們每一個人的眼睛閉起來時,也都能見到藍天白雲,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由意志。就是因為我們有自由意志,所以人才可能出汙泥而不染,在被背叛後依舊能信任,在沒有愛的家庭中長大卻能愛別人,在被傷害後依舊能原諒。意識協助我們生存,而自由意志則幫助我們茁壯、堅強。意識幫助我們有效應對外在環境,而自由意志則幫助我們豐富精彩人生。意識能拯救我們的身心,而自由意志則能解放我們的靈魂。
 重建思想等號重建自己的潛意識
 該怎麼做

  • 只要我們能找到自己的思想等號,我們就能運用自由意志這個身心大老闆去審核它,再改變它。
    1. 找出自己的思想等號:這樣的練習都可以讓我們比較了解自己的想法,以及與其相對應的行為,也就是,我們為什麼會這樣想?又為什麼會這樣做?
    2. 審核思想等號:其實就是檢討和自省。因為了解思想等號,就會找到那些我們早已不適用的情緒和感覺,而我們卻還是照著等號在行事,做這些事,其實對我們無益,甚至反而對我們有害。……我認為我們的意識其實是沒有動力檢討自己的,因為思想當初是在意識內建構的。但自由意志,卻可以辦得到。自由意志是意識的上級,它有能力檢討我們自己的思想,它也有能力改變我們自己的思想。思想改變了,行為就跟著改變了。
    3. 改變思想等:當我們決定改變思想等號時,第一個感覺通常是「好輕鬆」。因為思想等號把我們框死了,如果我們把框打破,就會出現解套的感覺。等號被去除了,它的後面就空出來,就可以連接任何文字、句子。我們會發現,藉由自自由意志,人可以有數不盡的選擇。
  • 但是,隨著選擇而來的,就是後果。
  • 由於自由意志不會被環境影響,因此稱它做「自由」意志。當我們決定要運用老時,我們也跟著自由。自由意志雖不能被環境影響,但不表示它不能影響這整條身心線,從內在環境,到感覺、情緒、行為,到外在環境。因為自由意志能掌控意識,它就因此能遙控行為,行為刺激外在環境,外在環境也就予以回應。
  • 比如,一個人在自由意志中決定他人=不可信任……那麼,這些自由意志的負面能量,就會透過行為刺激外在環境,外在環境再帶著這些負面能量刺激我們的感覺情緒。由於感覺情緒與內在環境是互想影響的,所以選擇以負面的方式使用自由意志,最終也會給我們帶來疾病和痛苦。
  • 但是,因為你是自由的,所以你也可以決定他人=是可以信任的……那麼,這些正面的能量就會從外在環境,經情緒感覺,再回到我們的身體內。感覺情緒與內在環境互相影響,因此,正面使用自由意志,亦能為我們帶來健康、快樂。
  • 所以,同樣是運用自由意志,但思想等號後的選擇,卻能帶給我們完全不同的後果。你會得到你付出的,這是一個定律。因此,運用自由意志時必須小心謹慎,因為它會牽動你的身心,往不同的方向走去。用對自由意志,即使你在煉獄中也可以創造天堂。用錯自由意志,即使你身處天堂,也可以攪和出地獄。
  • 運用自由意志,能在次序、組織、求生存中,探索生命豐富及多樣化的選擇和機會。運用自由意志,你的過去不再是牽絆,你的未來卻海闊天空地等著你。運用自由意志讓我們不只有動物的求生直覺,它還能給我們人類專屬的人性。
  • 就如同弗蘭克博士的描述,運用自由意志,你可以在黑暗中,也依舊能見到光明。
  • 你可能誤解的正向思考我們經常把正向思考用錯方向。正向思考是運用自由意志,找到積極主動掌控內、外環境的力量。但我們卻常以它為藉口來打壓自己的情緒、拖延溝通、甚至逃避責任。
  • 比如,有人越界,小明很生氣,但卻想生氣會影響兩人關係,因為委屈自己=成全他人,還是往好的地方看,自己不要生氣好了,小明覺得這個想法比較正向。但生氣我們不能掌控,因此這叫麻痺自己的情緒,不叫正向思考。麻痺自己情緒不可能讓關係變好,通常都是越搞越糟。這個情況下的正向思考應該是關係=經營管理。既然如此,有效溝通自己生氣的情緒和希望化人改變的地方,再積極管理他人的行為修正,這才可能改善關係。
  • 所以,運用自由意思和正向思考的意義是,我不再指責他人或等待內、外環境的自動改變,而是我願主動積極地以知道識和技能,去修正現在的內、外環境。正向思考的人,總是會扛起屬於自己的責任。正向思考的人與他人相處時,不會隨便委屈自己,也不會犠牲他人,他們求取的,是雙贏的局面。
第四章 調整心理環境,從心讓疾病轉向
1.疾病和健康是同一條線的左右兩端 
 身心健康的最大特徵是有彈性能適應環境
2.飲食失調問題
3.性失調問題
4.情緒失調問題
5.上癮問題
6.人際關係失調問題
7.學習問題
附錄一 幫助心理症狀的營養補充品選擇方法
附錄二 有效健康從業人員的特質
後記
不再只要不被遺棄就好,而是要愛
不再只要不跌倒就好,而是要抬頭挺胸地站起來
不再只要不痛就好,而是要體驗
不再只要不混亂就好,而是要篤定
不再只要不輸就好,而是要贏
不再只要不死就好,而是要好好活
因為只有如此,你才可能真正健康,生命也才能完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