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9日 星期三

巴菲特主義之重點摘要與讀後心得

(圖片來自博客來)

巴菲特主義:波克夏傳奇股東會的第一手觀察
Pilgrimage to Warren Buffett’s Omaha A Hedge Fund Manager’s Dispatches from Inside the Berkshire Hathaway Annual Meeting
ISBN:9789861576268

沒有波克夏的股票,就沒有辦法參加一年一度的股東大會,而這本書是以第一人稱的方式,記錄並報導作者參與2007和2008年的波克夏股東大會的過程.

書中主要專注在巴菲特和孟格在股東大會上對股東的問與答,並融入作者自己對巴菲特、孟格、波克夏的研究,還對問與答的內容加入了作者自己的註釋,讓讀者能從不同於主流媒體的報導中,得到另一種新的看法,也能對巴菲特的投資哲學有新的認識.

巴菲特追求大概對也不要完全錯,但他仍有犯錯的時候,所以我記下的重點還包含了巴菲特的負面描述,這可能還比那些過多的正面表述來得更珍貴.

第三章 報紙世代
  • 作者覺得出席參與股東會的股東在奧馬哈特,仍有唯妙的尊卑權勢感覺—即某人的身分地位,取決於他參與波克夏股東會年資.
第五章 成員混雜的集團
  • 巴菲特甚至不買壽險,因為他認為自己讓現金增值的速度,遠勝過任何保單能提供的保障.也就是說保險比較適合收入有限的個人或家庭,讓沒有能力自己承擔風險的人,將風險轉嫁出去.(如同我的另一篇文章所提到的保險觀念:漫談保險
第八章 巴菲特的時間價值
  • 巴菲特坦言,他從不喜歡精心設計的薪酬組合.他說:「雇用錯的經理人,比薪酬組合出紕漏更為嚴重.」
  • 此外,巴菲特擔任可口可樂董事長達17年(1989年~2006年),1988年可口可樂執行長Robert C. Goizueta於任期間所領取的薪資、紅利、贈股,總額超過10億美元,但2003年,有人秘密告發,在1997年(Robert C. Goizueta任期最後一年)至1999年間,即是透過「加侖囤貨」(gallon pushing)的手法,涉嫌灌水膨脹收益.不禁令人懷疑Robert C. Goizueta對可口可樂的雄心壯志,加上其重金投資公司股票,迫使他必須膨脹公司營收盈餘,以便達到符合他領導才能的殷殷期望嗎?而且這一切還是在巴菲特擔任可口可樂董事的監控下.
第十章 世上最多才多藝的投資家
  • 巴菲特不覺得放空股票有什問題,只不過這樣賺錢很辛苦,時間拉長來看,股巿傾向走揚,因此賭股票下跌,事實上賭對的機率較低,而這種賭注是巴菲特會避免的,巴菲特反而喜歡和放空股票對賭.
第十一章 內線消息
  • 波克夏於2003年收購了從事預製構件式住宅的克雷頓房屋(Clayton Homes),因此巴菲特透過波克夏在該產業的業務觸角,目睹了次貨風暴的發展.透過掌控整間公司,而非僅持有上巿公司的部份股票,巴菲特得以深入美國企業核心.波克夏旗下事業觸角遍及如此多產業,因此,基本上只要是你想得到的企業,巴菲幾乎能洞察該行業的所有面向.
第十三章 侵門踏戶
  • 巴菲特覺得學術界教的,有50%是胡言亂語.
第十八章 接下來會如何?
  • 巴菲特對報業的看法很有趣,他先說:「把樹砍了吧,然後買些昂貴的印刷機,再買下一整車隊的貨車,這麼做是為了要把報紙送到大家手上,看看昨天發生了什麼大事?  ,所以投資報業會有前途嗎?可是巴菲特還是一直買社區或是地區型的報業,我覺得這不是在投資,實際上是在買「話語權(Discourse Power),也就是「主導輿論、影響公眾、影響社會發展方向的權力 ,而且,以小錢來買無價的話語權是很划算的.
第十九章 公路旅行
  • 水果織布機(Fruit of the Loom)圓領汗衫是巴菲特旗下曾紅極一時的服飾製造商.現在,水果織布機一邊得應付諸如沃爾瑪等大廠的擠壓,一方面又得應付低成本的進口商,所以這類的高人力密集的廠商,同時又生產能從海外輸入的企業,現在已不在巴菲特的收購名單上.因此,像聚陽(1477)、台南(1473)、伸興(1558)等,應該不會是巴菲特的收購對像,不過他們的表現卻不俗,如果照巴菲特的說法,也許是他們的夕陽還沒到,也許,他們有別於水果織布機的優勢是巴菲特還沒有發現的.
第二十八章 讓安隆看來像茶會的遽變
  • 巴菲特想要的是歷久不衰的競爭優勢、值得信賴的管理團隊,且價位在我們理解範圍內的公司.
  • 你想買入股票的那間公司,一定要好到連白痴都能經營,因為最後一定會有個傻瓜接手.
第三十一章 如呼吸般
  • 巴菲特認為一個好的投資長接班人選,必要非常牢靠、有不錯的分析能力,並值得信賴, 而且,他還需要能在問題尚未突如其來爆發前,就能預料思忖對策的人.
第三十三章 巴菲特的雷達
  • 對於有股東詢問巴菲特是否認識耶穌,巴菲特只強諝他是不可知論者(agnostic),不可知論者主張人不知道或不能知道神是否存在.
第三十六章 七聖徒的衰退與滅亡
  • 七聖徒(The Sainted Seven)分別是喜思糖果(See's Candy)、斯科特‧菲茨公司(The Scott Fetzer Company)、科比真空吸塵器公司(Kirby Company Vacuum Cleaner)、費區海默制服公司(Fechheimer Brothers Company)、內布拉斯傢俱城(Nebraska Furniture Mart)、水牛城新聞報集團(Buffalo News)、世界圖書出版公司(World Book Inc.),後來改名為七聖徒加一(The Sainted Seven Plus One),這個加一的就是後來購買的波仙珠寶(Borsheim's Jewelry).
  • 如今,七聖徒加一的規模,和巴菲特的其他投資標的相比,只有喜詩糖果還會被提及.
  •  然而,當有一名股東問到,他不懂為瑞士蓮已經全球化了,為何喜詩卻還是一間小型巧克力公司?為何在德國買不到喜詩的巧克力?巴菲特是想要高獲利但成長平庸的公司?還是要一個獲利平平的全球化企業?巴菲特最終閃避了這些問題,他沒有回答這個超級有意義的問題.作者傑夫.馬修斯(Jeff Matthews)認為喜思巧克力無法國際化的主要原因有二個:一是巴菲特極力避免旗下的公司進行再投資,80%的盈餘都必須上繳到波克夏母公司,其二是巴菲特強調家族式治理,而不是專業經理人管理.
尾聲:巴菲特之後呢?
  • 巴菲特自己也是有言行不一之處:
    1. 1980年代惡意併購盛行,雖然當時所羅兄弟公司的名聲不好,可是巴菲特還是買入其優先股以幫助績效不彰的經理人繼續控制公司,以免受惡意併購 .
    2. 巴菲特曾告誡股東:永遠不要買進垃圾債券,但1990年代初期,垃圾債券大王德崇證券(Drexel Burnham)倒閉之後,仍出手買下價值達數十億美元的垃圾債券.
    3. 巴菲特一直警告衍生商品是「大規模毀滅性金融武器」,但波克夏仍宣布擁有94張衍生性金融商品契約.(關於這點,我在另一篇文章有提到我的看法:巴菲特2013年的衍生性金融商品
    4. 巴菲特批評避險基金經理人收取績效獎金,享有優於一般人的節稅措施,但巴菲特合夥事業當初的組織架構,正如避險基金,讓巴菲特享有巨額績效獎金,以及極為優惠的節措施.
    5. 巴菲特主張富人多繳稅,但巴菲特卻以「希望無限期推遲繳交個人所得稅」、「規避遺產稅」來說服其他家族公司,將其所經營的公司賣給波克夏.
    6. 巴菲特自己也是為了規避繳交史上最大一筆遺產稅,所以他才選擇捐贈波克夏股票,而不是脫手套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