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4日 星期四

張忠謀沒有被蘋果耍了

商業周刊1251期2011/11/10報導「蘋果密會三星 張忠謀被耍了」,大意是說,蘋果玩兩手策略,只是利用台積電來讓三星降價,可是我覺得事實應該不僅如此.

台積電(2330)研發資深副總蔣尚義在20119月初的「SEMICON CEO高峰論壇」中證實,台積電28奈米能拿到的訂單都拿到了,明年28奈米需求非常好,產能會滿載。

這表示,如果蘋果在南韓三星電子營運長李在鎔於1016日參加賈伯斯追思會的前幾天,才決定要將蘋果下一世代的A6應用處理器交給三星生產,那台積電本來就沒有在期待蘋果的A6應用處理器要下在台積電的28奈米 ,怎麼會說張忠謀被耍了呢?

台積電要不要接A6的訂單,張忠謀一定還有其他的考量.

首先,台積電能派人到蘋果內部去了解A6的需求,並探詢將來蘋果Ax的可能規格,以及前代A5的設計 ,就是天下掉下來的禮物,這是用錢也買不到的user requirements.這些需求,即便現在做不到,那台積電可以設計在將來的製程上,以後要是蘋果再來詢問,以前做不到的,現在做得到了,不是就接到單了嗎?先接到就一定好嗎?再者,如果A6有一些好的設計,台積電在了解之後,還能在不違反或是規避專利的情況下,融入到現在的製程上,提供給其他台積電的客戶,那台積電派人去的這件事,不就更是一椿好事,不是嗎?

聯電一定也想知道蘋果的需求,可惜聯電就是沒有入場券.光是這一點,台積電在這次事件中,就已經不敗了.

第二,從價格來看,蘋果的訂單通常都比其他人要求地更低.這樣一來,如果台積電的其他客戶,也要求比照辦理時,整體台積電的獲利反而因為接了蘋果的訂單而變差,這樣的單,張忠謀不會想接的.

第三,蘋果的單子單量都很大,28奈米的產能可能一下就塞爆了,結果反而排擠其他客戶的產能.如果為了要同時滿足蘋果及所有的客戶,而將28奈米的產能大開,將來蘋果像現在一樣玩個二手策略,不下單給台積電或轉單給三星,那到時一堆閒罝的產能怎麼辦?產能越大,對景氣的敏感度越高,越會像神龍擺尾,這個一定要抓得很精準地.

第四,28奈米的折舊費用非常大.當台積電有了更多元化的客戶,才能在當一個客戶不好而另一個客戶好時,讓台積電的產能始終保持在高點,也才有能力攤提折舊.

第五,有了台積電在中間做梗,三星就有價格的壓力,只要能讓三星的價格比較差,對手少賺,就是台積電多賺.

第六,三星晶圓代的商業模式不對,是一個與客戶競爭的商業模式,同時,只要下單到三星,三星就能偷取競爭對手的機密.因此,只要台積電的製程能夠持續領先,蘋果終究會下單到台積電,不用急於一時,到時,就是蘋果求台積電.

台積電最珍貴的資產,並不是單一的大客戶,或是取得一個大單,而是多樣化的訂單,與多元化的客戶,公司要能賺錢,不是贏了一次大單或大客戶就可以的,要長期保持不敗,才能做到的.

商業雜誌的記者,每天都有擠稿的壓力.而且,要能真正評論一家世界級的公司,一定要有長期的觀察,與大量的知識閱讀.

我們看新聞,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因為讀了一篇報導,就接受它的想法,因為,在商場上,看表面是不準地.

當我們有了自己的想法,才能更有信心長期持有,也就不會受短期新聞炒作的影響.

2011年11月3日 星期四

我的巴菲特之路

本身是商學相關系所畢業的,有關技術分析、選擇權與期貨模型、個經、總經、貨幣銀行學、投資學、會計學等,都念過.不過畢業後,並沒有對股票都有興趣,反而比較喜歡政治.

數年後,到了某家有股票分紅的公司工作,加上我習慣及早準備,才開始為了這些股票,重新研究起股市,吸收相關知識.

回想起以前,我不但學過技術分析的線圖,還曾經針對加權指數跑過迴歸分析,可是我好像和這些數字或是線圖一點緣份都沒有,實在沒法相信它們真的能帶我走向致富之路,所以我的起點不是回去重新復習以前學過的技術分析,而是先到網路上找一些大師的名字,然後再買書回來看,看別人是怎麼做到的.

我看過“股市之神-是川銀藏”、“彼得林區選股戰略” 、“彼得林區征服股海”、“股票作手傑西李佛摩操盤術”、安德烈.科斯托蘭尼的“一個投機者的告白”、“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漫步華爾街”等書.

讀完了這些書,加上網路上取得的一些資料,我發現只有二個人從來都沒有破產過.當然就是“彼得林區”和“巴菲特”.

而其中,巴菲特賺得最久,又是世界第二大富豪,也是現役的股神,因此,我開始鎖定巴菲特,想找到更多有關他的書.

找著找著,其中,有一本首刷的“巴菲特選股魔法書”吸引住我了.為什麼呢?因為我看得那麼多書中,沒有一本有一個明確的邏輯或方法可以追尋,好像這些股神買賣股票都是神來之筆,憑感覺來操作,有可能嗎?

可是,我是個重視邏輯與系統的人,不喜歡憑感覺來買賣股票.而這本“巴菲特選股魔法書”,不但指出了巴菲特的思考邏輯,更點出了巴菲特選股的關鍵,讓我更覺得學巴菲特的投資方法是對的.

當然,我的研究到這裏還沒有停,接著,回去看巴菲特年報,邊看年報的同時,邊印證“巴菲特選股魔法書”所說的內容.

果然沒錯,這本說的內容不出年報之外,而且抓到重點.當然,現在的洪瑞泰老師,也就是“巴菲特選股魔法書”的作者,也是名人一枚了.

這些年來,我在股市的獲利,以及時間對巴菲特投資哲學的考驗,都證明了巴菲特投資哲學的價值,也表示,我走的這條路是對的.

當我們走在這條路上,領略到「投資不是一次成功就能致富,必須要長時間的不敗,才能致富」,學會了等待,就表示我們走對了路,走到了巴菲特投資哲學的起點.

2011年11月2日 星期三

怎麼選台股的ETF

所有的ETF中,最吸引我注意的有三檔,分別是 台灣50 (0050)  、 台灣中型100 (0051) 和台灣高股息 (0056) .

我希望購買的ETF要能越貼近大盤越好,至於其他一些具有特色的ETF,能存活的時間並不明確,因此,並不在我選擇的範圍內.

0050成立時,大盤指數約在4800.
0051成立時,大盤指數約在6600.
0056成立時,大盤指數約在8500.
這代表0050成立時,所買入股票的價格最便宜,而0056卻是最貴的.

相對於0050的成份股,在每季檢討時,只有向下跌出最大的前50名之外,0051的缺點是,0051的成份股卻有部份會上升到0050,也有部份會跌出0051到最大的150名之後,這顯示出0051會比0050產生更多股票交易的成本,會吃掉較多的淨值和配息.

0056的缺點是,除了預測的公式並未公布,這種預測也欠缺實際的驗證,而且看了一些0056的成份,裏面更有一些公司的某些年度是完全不配息的,老實說,這種預測很難令人信服.

0050,是這三檔ETF中,成立時,所耗的購入成本最低,而且成份股轉換所花的交易成本最少.

所以,我最後只選了0050作為我被動投資的標的.

下面則是一些0050、0051和0056的說明:
台灣50 (0050) 於2003年6月25日成立,成立日發行價格為新台幣36.98元.台灣50指數成分股涵蓋臺灣證券市場中市值前50大之上市公司(佔了近70%的市值),代表藍籌股之績效表現.

台灣中型100 (0051) 於2006年8月24日成立,成立日發行價格為新台幣26.12元.台灣中型100指數成分股涵蓋臺灣50指數成分股外、市值最大的前100家上市公司 (佔了近20%市值).

台灣高股息 (0056) 於2007年12月26日成立,成立日發行價格為新台幣25.33元,以臺灣50指數與臺灣中型100指數共150支成分股作為採樣母體,挑選未來一年預測現金股利殖利率最高的30支股票作為成分股,以現金股利殖利率加權,表彰長期穩定配息公司之績效表現.

2011年10月30日 星期日

主動投資、被動投資與巴菲特

巴菲特在許多場合,推薦被動投資的ETF指數型基金,巴菲特個人甚至還和管理350億美元資金主要投資於對衝基金的普羅蒂傑公司(Protégé Partners)立下一個“十年之賭(ten-year bet)”。巴菲特斷言一支標準普爾500指數基金(low-cost Vanguard S&P fund)未來十年內的收益將會“跑贏”普羅蒂傑公司精心選擇的5隻對衝基金.

一時之間,有些人以為被動投資的ETF指數型基金可以用來取代巴菲特的波克夏,或是買ETF指數型基金,可以不用了解巴菲特的選股方式.

其實巴菲特的主要用意是在對那些買入主動投資基金的投資人說:低成本的指數基金,所獲得的凈投資收益率,肯定能夠超過絕大多數投資專家與主動投資基金.

也就是隱含了,巴菲特的波克夏 > ETF指數型基金 > 主動投資基金,不然,大家為何要花錢請巴菲特管理波克夏呢?

回到大家討論的重點,學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後的選股績效,一定大於大盤績效嗎?我們真的能戰勝主動投資的基金或是被動投資的EFT嗎?有了ETF,我們還要學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嗎?

第一點,我覺得學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後,個人“未必”能和巴菲特一樣,長期擊敗大盤,不然,人人都是巴菲特了,可是,是有機會的.

第二點,就算一時之間我們能和巴菲特一樣,那我們能保證百年之後的繼承人,也能和我們一樣,管理好這些投票嗎?我想也未必,因為巴菲特也找不到繼承人.

所以,為了預防我將來的繼承人,學不會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無法管理我所留下的這些股票,EFT的投資會佔我股票投資的一半,另四分之一是依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所選中,而且重押的大型股,再另四分之一是多支而不重押的小型股.

我想這樣的資產配置,比較能在各方面做兼顧,也希望能較永續地經營下去.

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

台灣50的買法

下面是台灣50 (0050) 歷史配息,
2005 -- 1.85
2006 -- 4
2007 -- 2.5
2008 -- 2
2009 -- 1
2010 -- 2.2
2011 -- 1.95
平均 -- 2.22

如果我們當台灣50為一檔股票,而且希望平均殖利率為6.67%,那台灣50合理的買入價格應為 15 * 2.22 = 33.3,因此,我在20082009年買的台灣50,就是以此為基準,真正的買入均價就是33元.

所以我購入的台灣50的歷年殖利率為
2009 -- 3%
2010 -- 6.7%
2011 -- 5.9%
平均 -- 5.2%

老實說,台灣50配息的表現差強人意,但以殖利率6.67%為安全邊際,所設定的33元買入價起了保護作用,要賠錢很難,就算賠錢,殖利率也還可以.

這些台灣50將做為我的傳家之寶、永恆持股.

當然在網路上也有其他的買法,像是定期定額、階梯式(公式)買賣法、價格淨值比,不過我覺得這些方法都沒有巴菲特的觀念在裏面,猜的成份也大的多,不應該是我的買法與選擇.

因此,當下次台灣50又回到我的買入價格33元,才是我該買進的時候,其他的時間,就是...等待

2011年10月23日 星期日

韓流

以前,我只喜歡聽美國或英國的英文個人歌曲,如果台灣或是大陸有實力派的歌手,我也會聽,但近來韓流盛行,沒想到我也成了它們的粉絲.現在,因為時間都花在韓流上,連英文歌曲的接觸也少很多了.

對韓流的認識,最先是從Wonder GirlsNobody開始,接著是Girl Generation,然後發現原來台灣還有不少韓國歌曲的節目,看了之後,慢慢地知道像是2NE1KARAT-ARAf(x)Nine MusesKim Hyung JunSong Ji Eun等女子團體及一些個人歌手.

韓國女子團體不論是和日本的AKB48,或是對比台灣與日本歌手都有很大的不同,這些韓國女子團體使用大量的電子舞曲,曲目節奏明顯且輕快,加上性感的舞蹈,實在很容易吸引目光,而且在台灣或是日本我沒有看過這麼整齊的舞蹈.

不僅如此,我覺得韓國女子團體的曲風變化非常大,MV風格強烈,和美國或英國的英文個人歌曲迥異,令人耳目一新.

排除美國或英國,很久很久以前,日本都是亞洲的先驅,日本歌手或影星都佔領亞洲一陣子,現在,韓國、台灣娛樂圈跟上日本了,連大陸、日本都有一大堆粉絲.

同樣的情況,我想不久的將來,中國大陸娛樂圈的水準跟上後,有了自己的風格,會像以前的日本,和現在的韓流,亞洲也會有一股大陸風.

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

投資管道的選擇


在國外,外商銀行都會提供多樣化的投資管道,像是國內沒有的原物料、農產品的期貨及選擇權,特殊精品、珠寶、古董的交易,投資人可以繳交保證金後,以小博大進行交易.

在台灣,投資的管道是在公司債、公債、受限制的選擇權、受限制的期貨、不動產、保險、定存、股市,雖然比起國外的投資銀行好像少了很多,但一點都不會不好,因為開放的這些投資管道卻是風險比較小的,萬一市場有重大的波動,對國內的金融、政經的衝擊也比較小.我們應該是要看國內環境,來決定要開放什麼,沒有必要一定要把金融創新或是資本自由市場當做是最好.

那在台灣的這些投資管道中,我們該怎麼選擇呢?

在債券市場上,公司債、政府公債深受總體經濟及央行利率影響,而這二個因素對我來說,太難掌握了,我們也就不要在這個市場去玩猜謎了.

談到選擇權與期貨方面,巴菲特認為他們是金融業的毀滅性武器,這種以小博大的投資行為,風險太高,有時,連專業投資銀行都承受不了,更何況是個人.

不動產交易則有幾個我個人認為致命的缺點,
第一,它的流動性及變現性很差,有可能在我們需要錢要賣不動產時,賣不出去,
第二,它的資訊不透明,沒有歷史交易記錄可以佐證,那我們要怎麼計算合理價呢?
第三,買入後,並不會產生現金流入,反而會因為賦稅,產生現金流出,更無法達到複利的效果,
第四,買入不動產後,自己就是老闆了,要進管理人之責,這個很累人的.所以我也不認為不動產是很好的投資工具.當然,如果是為了節稅,不動產交易,是可以考慮的.

保險的部份,我在漫談保險中,有提到過,這裏不再多述.

定存則是我認為第二好的投資方式,因為定存不會賠錢.有人也許會擔心,通膨會吃掉定存,可是他們忽略了定存也是有一定利息的,況且當別人因為金融海嘯虧損,而你的定存原地踏步時,其實,你是在進步的,更重要的是,我們睡得安穩.再更進一步,如果我們存錢與賺錢的速度,能比 ( 通膨 - 定存利息) 更大,那就更好.

至於股票,則是我認為第一好的投資管道,它的優點則是,
第一,只要股票市場還在,公司還沒下市,而我們選擇的是流動性大的龍頭股,則沒有需要錢卻賣不出去的時候,反之,如果發生金融恐慌時,不是只有股票不好賣,是所有的東西都沒人買,
第二,我們有財報和股東會可以檢視個股,歷史資訊非常透明,那我們就可以計算出合理的買進價,
第三,買入高現金股息的龍頭股,讓我們可以用股利再投入,達到複利的效果,
第四,買入優良經理人的好公司,讓我們可以不用參與公司經營,就能享有股利收入,這不是件很令人愉快的事嗎?

總而言之,先做定存,行有餘力,能分辨好與壞的公司,又能長期持有,則再做投票投資,其他的投資方式,讓別人去賺.

2011年9月17日 星期六

漫談保險

  1. 保險是以當時利率及通貨澎帳為基礎做精算的, 所以要買保險,要買在高利率,低通膨的時候, 如利率6-7%時.
  2. 保險不是越早買越好地.假設嬰兒一出生就保一千萬的壽險,結果,這個嬰兒活到一百歲,到那時,原本的一千萬可能只剩下一百萬的價值,還不如我們在這一百年的期間自己投資或使用,也比交給保險公司來得有效率.
  3. 保險就是一種賭博,是和保險公司對賭.如果你買的是壽險,而你在交保費的第一年就掛了,那你就賺最多,如果你交保費二十年之後還沒掛,那保險公司就賺最多.這種賭博,我們是賭不贏有精算師的保險公司,既然賭不贏,那我們還要買保險嗎?
  4. 保險公司是要付銷售獎金給你的保險業務員,而保險公司為了要營運,所有的營運費用也要從你的保費出,也就是說我們付出的保費就像是銀行賣的基金,一樣要扣手續費的,長期下來,這個昂貴的手續費,會吃掉我們付出的大量保費,讓我們繳交的保費,並沒有得到相等的價值.
  5. 保險是風險的轉稼,是大家一起分擔風險,如果我們很有錢,有錢到看病都能自己出錢,那我們根本不需要保險,所以保險是給沒有能力自己承擔風險的人.
  6. 現在遺贈稅降到10%,連利用保險做大規模的節稅的必要性也不多.
  7. 回本的保險是最貴的,因為保險公司為了要能讓你回本或是隨時贖回,得要非常保守地利用你的保費,在不能進行比較高報酬高風險的投資下,保險公司必須為它的高成本,而向你要高保費.
  8. 保險不是所有的東西都給付的,與其保了後來沒有給付,不如不要保,手中保持大量的現金與流動性,隨時可以用在我們有需要但連保險都沒給付的東西上,讓我們到七十歲還能過地有尊嚴.
  9. 定期醫療險雖然便宜,可是真正需要保險的日子,卻是七十歲後不能買定期醫療險的時候,所以除非你對你的退休規劃很有信心,不然買定期醫療險不見得划算.
  10. 別把保險當做強迫儲蓄,想要在這二十年都能如期交得出保險費是一個很大的風險,如果有個閃失,之前交的所有保費都沒了,得不償失.
  11. 保險是風險的轉稼,不要和儲蓄或投資混在一起,以保持最佳的彈性.
  12. 連雷曼兄弟都會倒了,難保所投保的保險公司不會倒,一旦保險公司倒了,之前所付出的保費也都化為烏有.所以投保時,還必須考慮到 "交易對手風險".因此,不是只要有買保險就萬無一失了,保險公司的體質也是要注意到.另一個變通的方法是,我們可以每張不同的保單都買在不同的保險公司,來分散風險.

2011年9月11日 星期日

轉投資多的公司--寶成(9904)


最近大家熱烈討論寶成(9904)

有網友認為寶成目前所擁有的50%裕元工業(0551.HK)其價值並未反應在寶成的股價上,所以寶成的內在價值大於其市價,似乎可以買進,可是我的看法不同.

我以前也買過寶成,這個鞋類代工龍頭,也知道寶成的轉投資包山包海(金融/飯店/),沒想到後來寶成竟跑去投資顯示器,真是差點沒昏倒,以前一大堆轉投資傳統產業就算了,連艱困的顯示器都豁出去了,弄得我實在受不了,只好賣出.雖然寶成最終退出了顯示器事業,不過,再也不在我的侯選名單中了.

其實,愛好轉投資的公司多的很,像鴻海/聯電都是,還有一些產業,本身的特性就是需要轉投資,像銀行及保險業都是屬於這種特性,所以這些公司或是行業都是我們應該要避免的,因為我們有時連一家公司都看不懂了,更何況這麼多轉投資要怎麼了解呢?

轉投資產生的問題第一個就是好的時候可以益助獲利,那不好的時候呢?會產生無法預知的不穩定.

另一個問題就是,轉投資多的公司其實很不容易懂,不懂的我們就不要買.